卜神父举行了简单的追思仪式,向仲神父等亡者的墓碑撒圣水、上香,寄托哀思,同时,缅怀教区先贤的生平事迹。
「世界的希望完全寄托于天主的祝福:祂一直希望我们幸福美满」,祂总是先爱了我们。教宗接著提到耶稣与匝凯的相遇(参阅:路十九1-10),指出「耶稣在遭排斥、被拒绝的人身上,看见了天父那份无法抹去的祝福。
心灵要寻求平安,唯有信仰天主,我们的心灵要因他而喜乐欢畅,在他的圣名内寄托我们的希望。(咏:33:21)天主教的神修,是要洁净自己的心灵,以与基督结合。
他又说,信仰为他们是一种寄托,也是生活的动力与源泉。对待他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他们只能祈祷孩子们早日长大,生活得比他们好一些,不再为生存而担忧。
这话要是只是把宗教当作精神寄托的人说说也罢了,但一个宗教信徒若这么说就让人苦笑。当然,我们天主教历史上曾有圣人因为情境紧迫把祭布给穷人让对方得到身体温暖的。
只有这样,才能让有需要的人顺利找到寄托,通过精神上的自我救赎克服现实生活中的困难(见环球时报网,2012-12-15:《重视精神需求才能压住邪》)。
——凯普勒17.我心灵很平静,因为我知道我所信赖的是谁,也深信他有能力保管我所受的寄托,直至那一日。
我们以教宗方济各作为四旬期的神师,跟随他的思路,列出八个拜苦路的原因:1.拜苦路让我们将自己的信赖寄托在他内基督的十字架蕴藏着天主所有的爱,在那里我们找到了他无限的仁慈。
没有信仰的人生,不仅只能借助外在的拥有来寄托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而且更不知人生的方向和归宿。这样的人生长期以文化地沟油为食物,所以,充满着迷茫和不安。有信仰的人,每天都是末日,每天都是好日子。
很明显:圣母玛利亚所寄托于我们的希望,远远超过我们人世间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