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一如既往采用了同一篇弥撒讲道,首先指出全体天主子民都是「王者的司祭」,但大司祭耶稣基督亲自拣选了一些人担任「公务司祭职」,「宣讲福音,牧养天主子民,举行敬天之礼,尤其是主的圣祭」。
当时,以色列子民被迫离开家园,充军到巴比伦,在异乡过流亡生活。天主藉着先知的口安慰祂的子民,预言他们必要返回祖国。
他指出,以色列子民在巴比伦充军的岁月里时时刻刻思念故乡;许多年後,他们终於重返家园,重建耶路撒冷。当时,经师厄斯德拉在以色列子民面前宣读《梅瑟法律书》,全体子民「聆听天主圣言时,喜乐却也哭泣」。
当天礼仪选读的两篇经文劝勉天主子民「不要害怕」(参阅:出十四5-18;玛十四22-33)。
教宗阐明,40这个数字在圣经里意义深远,特别是以色列子民在进入应许之地前流浪了40年之久。「他们脱离了奴隶的生活,并耗费了一代人的时间,历经千辛万苦,重建他们作为子民的身份」。
教宗在弥撒讲道中表示:家庭好似在梅瑟带领下在旷野中行走的以色列子民,这段旅途劳累,有时艰辛,时而还爆发冲突。在教宗前结为夫妻的男女,脸上挂满了激动与喜悦,一位新娘甚至留下感动的泪水。
在福音中,耶稣和法利塞人都称亚巴郎为父亲,因为这个子民,即今天的教会是由他而生的。天主召叫亚巴郎离开故乡到另一个地方去继承产业,他立即信赖、服从了天主。亚巴郎是一位有信德和望德的人。
你们要好好想想这一点:对天主来说,将子民从埃及解放并非难事,祂这样做代表了全能和爱,天主的伟大工作是将埃及从祂的子民心中去掉,也就是将邪神去掉,而且还在继续工作,也从我们的心中去掉它,去掉我们背负着的埃及
那么,我们司铎该怎样回答天主子民的期待呢?祈祷的司铎,才能最有效地落实天主的工程、回应天主子民的需求。为此,每一名司铎都应关注自己的灵修生活。
以下是他当晚8点22分首次以教宗身份出现在圣伯多禄大殿中央阳台上与天主子民见面时﹐发表的简短讲话: 「弟兄姊妹们﹐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