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有11大议题,分别是:培育、礼仪、领导风格、沟通与协调、信仰小团体、家庭与儿童、青年与圣召、外籍教友、福传的方法、关怀社会及堂区经济自养,与会者可以从中选择3个议题,加入3个回合的讨论议程。
教宗本笃十六世看着曾经与自己分享梵二恩典时刻的今天已经年老的面孔,他又在自己多日来对梵二广阔的反思中加入一丝新的理解。教宗特别以一句有争议的话为基础发表讲话,这句话为:更新是不断返回梵二的工作。
我也加入人群,默默把一束小黄花放在棺材的前方。学生们唱着他们的校歌,其中有一句学校的校训:闪耀之光(LuxLuceat也译为光启),令我想到一篇讲道中称苏神父为光(Lux)。
下午7点弥撒结束后,我准备回家,在路口听见后边有人叫我的名字,回头竟然是宋神父,他又一次邀请我加入福传的行列,他的言谈依然很简单:我们每个星期六晚上都在那个广场上福传,用不了多长时间一起去吧,你父母还没领洗吧
该修会成立之时并非采用「特殊形式」的团体,但自手谕发出后,修会有部分人将「特殊形式」推动成为常用礼仪形式,而这也吸引新成员献身加入。
圣妇安吉拉·福利尼奥生于意大利翁布里亚的一个富裕家庭,她在圣方济各的教导下皈依天主,加入圣方济各第三会,与一些跟随者度贫穷生活。她拥有非凡的神秘主义观点,其著作获得神学导师的美誉。
正是这些会士们,看到斯德望的深厚宗教情操和高尚的品格,指引他加入慈幼会。 问:斯德望是如何看他的慈幼会经验的? 答:斯德望被鲍思高神父的形象所吸引,非常欣赏他那种极力教育青年的教学和牧灵方法。
教宗指出,为加入耶稣会的人来说,必须寻求天主,为找到祂,找到天主为再次和不断地寻求祂。教宗说:这也是使徒生活的急切,促使我们不厌其烦地宣讲初传,只有这急切才令耶稣会士内心平安。
我母亲生于1904年,圣名玛尔弟纳,早年加入公教敬心会。她勤学善良,朴实忠厚,待人和蔼谦让,善于帮人解难。每当穷人讨要,她总是先让他们进屋,若碰上吃饭,母亲总是让他们吃饱,然后再给一些食物。
开放后设立的留言薄有100多条,这说明了人们对教会加深了认识,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有更多的人认识和加入我们的教会。可喜的是:2005年共有110多位慕道者在洪家楼教堂领了洗,成为了教会的新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