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生活在各种人、民族和文化混合的地区,那是一个远离耶路撒冷纯粹的宗教中心、远离国家中心的地方。但是耶稣就从这里开始,不是从中心开始而是从边缘开始。
教宗说:“我们看到耶稣是如何把换钱的商人和做买卖的人赶出耶路撒冷圣殿。祂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天父差遣祂来清洁圣殿:清洁的不仅是石头的圣殿,而且更是要清洁所有我们心灵的圣殿,清除将之玷污的虚伪。
教宗说:“我们看到耶稣是如何把换钱的商人和做买卖的人赶出耶路撒冷圣殿。祂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天父差遣祂来清洁圣殿:清洁的不仅是石头的圣殿,而且更是要清洁所有我们心灵的圣殿,清除将之玷污的虚伪。
在《宗徒大事录》中提到耶路撒冷圣殿有一道称作“丽门”的殿门,而我们内心的天主的圣殿也有一道“丽门”,那是希望之门。教宗方济各与圣座各部会的神长们参加了默想神功。
问:您在书中回忆了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去了耶路撒冷的哭墙后,一位犹太人士说:“我小的时候害怕经过圣堂,现在,一切都改变了。”教宗这些令人惊讶的举动是如何来的?
St.JohnChrysostom说明吾主在走向耶路撒冷途中的教训时,提醒我们,基督并没有让门徒无视于摆在眼前的困难与牺牲。他强调,要弃绝“我”是件难事。
人们祈祷的时间也正好是每天耶路撒冷圣殿举行礼仪的时间:晨祭、午祭,以及晚上的隆重闭门仪式。一日三次的祈祷大同小异,每次都重复这句颂词:“愿上主受赞美!”
1523年,依纳爵经过长时间的艰辛后终于抵达圣地,实现了到耶路撒冷朝圣的夙愿。在经过热心祈祷和分辨之后,依纳爵回到欧洲开始求学,并以当时43岁的高龄在巴黎取得了哲学硕士学位。
孩子眼中的伤痛教宗亲口宣读了他为今年复活节撰写的文告,将目光转向耶路撒冷和圣地的所有基督徒团体,尤其念及世界许多战争的受害者:愿复活主基督为饱受磨难的以色列、巴勒斯坦和乌克兰人民,开启和平的道路。
就像那些沮丧的耶稣跟随者,当他们彻底失望地离开耶路撒冷时,却与复活的基督相遇,之后他们便怀着新得来的希望返回他们的团体当中,为基督的复活作证(参路24:1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