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9年美籍犹太人施约瑟在梵王渡(注:今上海万航渡路)创办了上海圣约翰书院,1896年改组成为沪上唯一高等学府。1903年,震旦大学由毁家兴学的著名教育家、爱国神父马相伯先生创建。
现为九龙华仁书院校长的陈冈博士认为,今日的菲律宾对比二十五年前,人权情况没有多大改变,法外谋杀仍然存在。即使这样他仍深刻记得争取公义人士的不屈精神,故此他常与学生讨论社会动态,唤醒他们关心社会。
毕业于天主教嘉诺撒圣方济各书院,其后升读香港大学。1980年取得社会科学学士学位,同年加入政府成为政务主任,并于2006年9月晋升为首长级甲一级政务官。
高主教书院(中学部)信徒学生张泰然告诉记者,“青年信徒可透过堂区善会或辅祭会服务教会,从而认识圣召。神父时有提及教区缺乏司铎,并鼓励青年回应圣召。年轻人入修院并成为司铎,能够为教会增添活力”。
从万寿宫、滕王阁到白鹿洞书院,利玛窦以文会友,完成了《交友论》和《记忆术》两书,起草了《天主实义》。
于是,他开始改变自己的着装打扮,蓄胡子出门,穿儒服拜访官吏,并受邀在白鹿洞书院讲学交流,由此揭开了西学东渐的历史大幕;《瓷语流光》讲述了利玛窦神父在一次拜访江西巡抚陆万垓时,不慎将陆巡抚拿给他观看的一件稀世瓷鼎划破一小块
值得一记的是,蒲牧师会上透露,他和蔡神父是华仁书院的同学,他感谢耶稣会神父当年对基督新教学生的宽容。
这种学园式的理念来自中国传统书院的启示,他希望震旦学院的教学,注重指导门径;学习力求启发学生独立研究问题的能力。提出办学信条是崇尚科学,注重文艺。
周守仁主教及其牧民理念周守仁主教出生于香港公教家庭,在湾仔炼灵堂(圣母圣衣堂前身)领洗,中学入读香港华仁书院。虽然患病影响了学业,但间接令他将更多心思放在宗教与课外活动之上,埋下了修道种子。
) 刘元仁主教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举行,贾庆林主席等中央领导前往吊唁(第142期2005年5月1日) 北京教区隆重举行晋铎典礼,7位青年执事荣受铎品(第1期1996年3月) 北京天主教尚智书院举行揭幕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