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讲道中强调天主富於慈悲,指出「耶稣以丰沛的慈爱注视我们,治癒我们罪孽深重的心」。教宗藉着这场礼仪,开启了「24小时与上主同在」的牧灵活动。教宗的这篇讲道以慈悲为主题。
一位妇女在购物中心闲逛时,看到一家新花店开张的海报。她走进那家花店后,看不到花瓶,也看不到任何鲜花,店里只有天主站在柜台后。你想要什么都可以提出来。天主说。
敬畏上主必获救援“因为凡是求的,就必得到;找的,就必找到;敲的,必给他开。”(玛7:8)此节圣经为这家带来了新的希望,他们一家四口用虔诚祈祷呼求天主的可怜,祈求主的看顾。
整个救恩史是天主寻找人、接纳人及赐予人爱的历史。教会是家庭,在这个家庭中人们彼此相亲相爱。
他在念经前的讲话中,强调了每位信徒蒙召以自己的独特性参与福传的“使命”。当天福音记载耶稣派遣七十二门徒传教的情景(参阅:路十1-12,17-20)。
本人是汕头教区的教友,今天,我想借此机会与大家分享我的喜悦与感激之情。为主的爱做见证。我自幼生长在一个教外的家庭,对主很是陌生,因为婚姻的关系我有幸成为天主的儿女。
教宗的原话是这么说的:「考虑到人的各种外在限制和减轻罪责的因素,在一个客观的罪恶处境之中,主体未必负有罪责,也不一定要承担全部的罪责,而且他们依然可以活在天主的恩宠内,依然有爱的能力,依然可在恩宠和爱德生活内成长
爱一个人,并不一定是对方多么完美,只是因为他是一个人,拥有人的尊严。爱,是整个世界与人类都在追求与渴望的,每天听到很多,遇到很多。从一出生便拥有父母之爱,少年时期拥有友谊之爱。
在我的生命里,从小就注入了天主的爱的恩宠,让我每时每刻都充满着爱的芳香。我很庆幸出生在一个传统的天主教家庭里,让我一出生就接受天主的恩典,教区总堂和主教府都离我家很近,这让我从小就沐浴在天主的神恩里。
爱并非由美貌和金钱所能取得。配偶是人凭靠的支柱。如果你生了病,或到了生活不能自理的地步,而对方依然爱你、支持你、照顾你,想要得到这样的配偶,唯一的:全心全意信赖对方,自己也要为对方做个可信赖的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