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行千里母担忧,漂泊在外的我们一直是父母的牵挂,每次春节回家都是家里最热闹的时候,父母早早准备了房间,被子更是换了新的,晒了又晒,在门口一遍遍张望,盼着远方的我们早点儿到来,晚上说起知心话来会说到很晚。
浙江教友小金回应说,其实孝顺父母不只是在过节,应该具体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实施在每一天,我是北方人,但在南方工作,几千里地的路程,每周甚至每月回家一次肯定不现实,但现在科技发展很快,通过电话,有条件的通过网络跟父母每天打个招呼
大多数人基本上就是在一个教区或堂区办上三天或五天的学习班,然后就回家了,这与利玛窦、雷鸣远等神父们的福传精神怎能相比呢?
相反,我们如果为了爱主而爱人,并由极微小的善事做起:问候一下自己不喜欢的人,引领迷失路径的小孩回家,给街边的残疾乞丐一块零钱,看望一下生病的邻居等等,都会在天主面前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换取永生的价值。
同样是走路,有人是回家团聚,有人是离家出走,有人是随处流浪。真正决定你生命的,是你内在的力量与决心。因为人总是攀比外表,天主却总是只看人心。
她解释,政府正在推广孤寡老人以房屋做抵押来换取养老金的方式,而对于有子女的老人,去年也提出子女必须回家看望老人的法律,再加上老人与子女之间可能产生的房屋等纠纷,所以提供法律咨询有助于老人的维权。
回家的途中,我看着公路上疾驶的汽车,产生了难以抑制的想躺进汽车轮下的冲动!
朋友开车送我回家,在路上,他问我想不想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我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朋友大笑:“为了信仰,放弃一个好机会,这事你能做得出,我比较欣赏你这一点,不过我很遗憾啊!”
1980年回到丽水的时候,神父缺衣少吃,生活非常艰难,加之他回家是因为在劳改农场时,马受惊把他马车弄翻了,摔断了他的脚,请了两个月的病假。
有一次我阅读圣经,念到耶稣12岁同父母上耶路撒冷去过节,节日过后他们动身回家,孩童耶稣却留在圣殿与人论道,他们看到非常讶异,他母亲对他说:“孩子,你为什么这样对待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