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受了洗,和基督相结合的人,当服膺圣神的领导,事事以孝爱圣父为心;使自我心灵的本质成为与基督相合的生命,并以之体验万物的美善,和万物颂扬上主;发挥爱德,因着基督而服务人群,使自我之精神生活达到超越的境界
教宗于是提到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大学的第一个根源来自苏格拉底的自我询问。那是人对知识的渴望。苏格拉底愿意知道环绕在他周围的到底是些什么东西。他所要的就是真理。
这位世界之光学院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亦激励年青人,跳出自我及团体小圈子。初萨主教问道:“若你们从未跳出自我,基督徒又怎样合一呢?”他说:“你们来到这里,是好的开始。
对质近乎积极性响应,有助司铎自我警觉,同时也邀请他反省。事实上,对质能迫使司铎面对真我。对质的目的不是表达我们不喜欢这位神父,而是表达我们对他的关爱。主教不应利用对质向神父发泄自己的挫败感和愤怒。
贪图虚荣的人自我膨胀说到贪图虚荣,教宗表示,那是一种“膨胀的自尊且没有根据”。
因此也就应当常怀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的心情,关注他人疾苦,尽力为其分忧解难,如此才能合乎耶稣基督舍自我、利苍生的人生理念,才能相似十字架的牺牲与博爱精神。
不过,却让我对于为别人而牺牲自我,有了一种切身体会。陪着男声部练习了一首圣诞合唱歌曲后,就被神父叫去,接手另一位特殊慕道者学习教理的安排。互留了电话之后,练习歌舞的教友,又叫我去帮忙播放音乐。
只有向内求索,倾听自我的心律,看清自我的面目,提升自我思想的深度。沉淀生活中的浮躁,过滤人世间的粗俗,创造奇妙的思维,洞察事物的深处,了解并能把握其本质。
因此也就应当常怀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的心情,关注他人疾苦,尽力为其分忧解愁,如此才能合乎耶稣基督“舍自我、利苍生”的人生理念,才能相似十字架的牺牲与博爱精神。
教宗最后勉励众人,让自己与耶稣相遇,只有耶稣能把人心从封闭和不事生产的悲观中释放出来,使人心向生命与希望敞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