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邀请修女们返回自己蒙召的时刻,询问自己这几个关键问题:“我为何受到召叫?为了前程?为攀上这个或那个地位?不,这些都不是,而是为了去爱和蒙受爱。”
帕罗林枢机在信函中首先高兴地代表教宗向活动主办方、礼仪行动中心主任马尼亚戈(ClaudioManiago)总主教及所有与会者表示亲切的问候,并提醒他们要紧扣礼仪周活动选定的主题“为一个同道偕行教会服务的使命”,“在当前的历史时刻对教会具有特殊的意义
因此,教会「也带着希望的目光看待旅游业的重生与更新」,在旅游重启的时刻鼓励以那些启发了世界旅游伦理规范的原则为参照点,「来建设兄弟情谊和社会友爱,特别是为人类整体发展效劳」。
教宗继续说:“决定性的时刻是上主和那个受苦的人个别相会的那一刻。一个面对一个:天主愿意治疗人,而人愿意受到治疗。这是两个自由和两个意愿的配合一致:上主问瞎子说:你愿意我给你作甚么?
在这相聚的时刻,「人人都能作出独特的贡献,都能领受惠及众人的礼物」。上主使我们团聚一堂教宗指出,上主使我们团聚在一起,尽管我们走过的道路各有差异。
教宗最后强调,在“危机、战争和对世界安全的威胁似乎得胜”的一个时刻,宗座科学院“对促进知识进步、服务人类大家庭所做的默默贡献,对全球和平及国际合作的大业更为重要”。为此,教宗表示感谢。
教宗府讲道神师在第十场、也是最后一场默想中对生命的“不断转化”进行了省思,将之比作一粒种子,有喜乐与痛苦、成就与失败。以下是这篇省思的撮要。
我们在痛苦的时刻很容易受诱惑变得沮丧绝望和自暴自弃,但这些痛苦时刻可以转变为恩宠的时刻,使我们恍然大悟,如同比喻中那浪子一样,重新思考而改过自新,渴望要回到父亲的怀抱里,并且踏上回父家的道路。
众所周知,我们拥有一个有待实现的共同旅程;在这条路上我们会遇到困难,但也会遇到喜悦和安慰的时刻。这难道不是父母为子女所作的最简单的祈祷吗?
(梵蒂冈电台讯)教宗方济各6月16日在圣玛尔大之家的清晨弥撒讲道中强调,诵念天主经时我们能感受到天父的目光在注视我们,父啊是耶稣在祂生命重要时刻一直用的一个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