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强调,希望促使我们行走,而安全感,尤其是对物质的安全感不会解救我们。我们应敞开心灵向耶稣说是,本着行善的意愿行走。
我们还做到了有福同乐,互爱互助,相互关心和提携,使每一位成员都有归属感、安全感、幸福感,用自己的言行见证福音的教诲:你们要彼此相爱,如同我爱了你们,你们也照样彼此相爱。
虽不敢奢望“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但至少也要使百姓过日子有安全感,白天上班不耽心家中被撬,走在街不耽心挎包被抢,进商店购物不耽心钱包被偷……古往今来的明智的统治者深知信仰丧失、道德危机对民族、对国家之害
几时信徒不再做静默的祈祷,几时我们就自然会关闭教堂,因为一旦没有了祈祷,它便变得不再具有安全感。总之,开放的教堂是所有基督徒的幸福。它们意味着我们在繁忙的尘世中呼吸永恒的需要。
耶稣是仁慈的榜样,他在挨饿的群众面前动了怜悯的心,任由穷人的需求质问自己,叫人走出内心的安全感、走出自己的偏见、狭隘的视野,以及个人、文化和宗教上的排除异己。
(十三32-33)教宗继续说,心中怀着天主的这一许诺,天主的子民开始了他们的旅程,内心满是安全感,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是特选的民族。子民往往不忠信,但他们信靠应许,因为他们知道天主是忠信的。
为门徒来说逾越节标志著新旅程的开始,虽然如此,恐惧与不安全感并没有消失。直到圣神降临的时候,宗徒们领受了讲多种语言的恩典,以语言和生命为复活的主作见证。
科夫斯经师谈到看不见的危险,就是人类所依靠的虚假的安全感。他说,“我们设法建立我们的安全机制,视它为最高价值。就如巴贝尔塔的建造者们那样,人类再次过于自信。
因此弟兄姐妹们,耶稣邀请我们去冒险,因爱去冒险:变卖一切,去施舍给穷人,意思是放弃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假的安全感,让我们对那有需要的人分享我们的财物,不只是我们所拥有的东西,还有我们的所是:即我们的才能、我们的友谊
静下来,才明白我安全感的支点在何处。静下来,找到那根时,才读懂了我酸甜苦辣与颠沛流离的真谛,有时候,爱是以痛苦的洗礼来展现的。修道人,静下来,才会感觉到,这里真好———无论你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