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读著他们的名字,抚摸著摆满鲜花、毛绒玩具和玩具的墓碑,真切地为他们默默祈祷,并放上一束白玫瑰。然后教宗热情地问候了幼小亡者的亲属;他们虽然眼泪纵横,却获得了安慰与慈悲的关怀。
他死后葬在科尼士堡,他的墓碑上刻着一句他的名言:“有两件事物,我愈是思考愈觉得神奇,心中也常充满敬畏之情,那就是我头顶上的星空,与我心中的道德准则。它们向我证明:上主在我头顶,也在我心中。”
教堂的后边是一片宁静的墓园,造型不一,占地大小不同的一片墓碑和葱郁的绿色植物让一切看起来赏心悦目。几乎每一个被擦拭得光洁如新的墓碑碑座上,都放着花束或盆栽。我们和祖先的来往很密切的。
这篇悼词可作为他一生的写照,不仅镌刻在他的墓碑上,也永久地留存在教会对他的记忆里。
周江疆的墓碑上,应该写着这里躺着一位舍己救人的英雄,而不是这里躺着一个舍己救人的富二代。这或许也是周江疆及其家人希望看到的评价。
遥望墓地,那是一片凄凉的荒野,稿草淹没了坟丘与墓碑,像是一片被人遗弃无人问津的土地。生于村野,葬于荒野,就是老人生命的内涵吗?及至墓地,沉闷的心情才被眼前的景象减轻一些。
康熙皇帝亲政后,亲自为汤若望撰写祭文:对这位“鞠躬尽瘁的臣子”要“特加恩恤”,“遣官致祭”……这篇祭文在墓碑上清晰可见。杜刚摘自《公关时报公关史话外国文化使者》
教堂北侧有圣母亭、若瑟亭、圣心亭和小德兰亭,离四圣亭不远,是埋葬传教士的小型墓地,墓碑上刻着亡者的肖像和生卒年月。从18世纪中叶开教以来,七十多位主教、神父曾在这里服务。
我拔掉一根根纵横生长的荒草,擦净墓碑上的尘土,将墓地清理干净。久久地跪在父母坟前,任由泪水狂流……父母一生热心虔诚,敬主爱人,为儿女们树立了良善、谦卑、善尽本分的榜样。
他的墓碑上有这样一句:我愿是耶稣的蔷薇花,淡定而圣洁,勇敢而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