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年过50,回想自己的生命历程,深感家庭对晚辈的信仰培育是多么重要。家庭就是教会的一个小细胞,是基督奥体的一部分,因此,过好家庭生活,是每个做家长的责任。在这里介绍一下我的信仰经历,家庭教育经验。
以信仰的立场,福传乃基于一个人的终极信仰或终生的承诺。
于是她带着耶稣爱的使命开始和病人交流,用切身的经历讲有信仰好、天主是苦难人的帮助和力量、苦难有个终向、有个永生的天堂……病友感受到她带来的信心和喜乐,精神受到安慰。
因为“宗教”是一种信仰的问题。所以我们可以希望自己能够相信“天”、“上帝”、“佛陀”、“道”等,但我们很难去“证明”给别人看。(四)人是什么?这个问题是所谓“人类学”的问题。
而社会之所以溃败根本原因在于信仰缺失。如果信仰缺失,人类就没有精神性的人生人价值了,人生价值完全物化了。实际上,在今天中国只有权力、金钱、肉欲才是人生价值可量化的指标。
在这之前,刘哥不太理解母亲的信仰,经历这次磨难以后,他对天主教的信仰有了新的理解,他和妻子、妹妹一家、哥哥一家还有他的老父亲,一同加入了教会。
信仰可以帮助我们正视人生,指导我们的生活,帮助我们获得更丰富的生命。生命的层面有许多,精神的、物质的,天上的、地上的。
教会在大力向外拓展传播福传空间的同时,也不断地加强自身体制的完善,以有利于保持信仰与纪律的纯洁和完整。
我一向认为,当今社会缺乏敬畏,追根究底,是因为缺乏信仰。内心没有信仰,便失去了敬畏之心。法律只能约束人的外在行为,信仰却能规范人心。
我们应在信仰中不断塑造自身的神圣品格,并坚持不懈地彰显出来。而这正是教会牧灵工作的核心。如果说信仰是我们生活的根,那么品格便是结出来的果实。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内在品格,就会有怎样的生活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