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里肋亚当然没有「选民纯正的宗教信仰」,但是耶稣并不从「耶路撒冷的圣殿」,而是从「边界地带」展开宣讲。由此可知,「天主的救恩讯息并不寻求受保护的安全地方,而是进入我们复杂又阴暗的处境」。
远离自己,罗马帝国的占领者必将摧毁以色列圣殿和民族」。教宗表示,这些话「半真半假,只是个借口,因为他们早就跟占领者取得了平衡。他们固然憎恨罗马帝国的占领者,却在政治上与之达成平衡」。
有您才有我们一次次告解的成功,您打开了我们心灵的枷锁,让我们体会到自由的轻松;神父,我们感谢您,感谢您用您的表样把我们指向了道路、真理和生命:您用贞洁告诉我们如何建设心灵的圣殿;您用清贫告诉我们真正的宝藏在哪里
第三个比喻是在圣殿祈祷的法利塞人和税吏。前者自得其满,后者自觉不配,但是天主却俯听了后者。这比喻告诉我们,「缺少谦逊的精神,就没有真正的祈祷。恰恰是祈祷引领我们祈求、祈祷」。
对这些残片研究的成果中有一个细节:在希腊文本中,天主那不可读出的四个字母的圣名是用古希伯来文写出,这是第一圣殿时期(公元前587年以前)使用的古文字。
为若翰洗者而言,这意味着避开所有“权利之地”(可见福音一开始作述的一连串统治者),甚至圣殿(他父亲匝加利亚作大司祭的地方),并最后隐退到荒野,沉淫在荒野的宁静之中。
5年后,即1801年,在维埃纳的主教的批准下,成立了献圣母于圣殿女修会。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该修会开设了46所会院。里维耶修女于1838年2月3日在法国布尔圣昂代奥回归天乡。
然后,怀着坦率和勇气,在被捕和释放前后,都在圣殿里宣报耶稣(参阅宗3:12-26,5:25-42)。传统也告诉我们在殉道临头时他的坚持,这正是发生在此的(参阅罗马的克雷蒙,《致格林多人书》,V,4)。
三、教堂里也有世俗人情教堂是一个圣洁的地方,是爱的圣殿。但是,这些年来,我越来越觉得很多老教友把世俗的人情带到了教堂里。
可见,建筑艺术的震撼,引领众多信众走进救世主的圣殿里,潜移默化起到弘道、布道、入道的作用,让主的慈爱之德照耀人的心灵。此外,中世纪著名的画家,在传播基督教文明过程中,也增加了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