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一定是曾被米开朗基罗绘制的玛窦的面容所打动,并在这里有明显的体现。这幅画的构图也让人想起罗马石棺的浅浮雕:公元二世纪麦莱亚戈的下葬。
在贫穷及遭遗弃者的人身上我们看到了基督的面容;我们爱并帮助穷人,我们就是爱基督,服事基督。我们努力的方向是让这世界不再有违反人性尊严、歧视、虐待之事,因为这些往往是造成赤贫的原因。
他们做得对,因着信德,在那些接受他们爱德的人身上,我们会发现主的面容。凡你们对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个所做的,就是对我做的(玛25:40)。
从那一刻起,她生命唯一的渴望就是解除耶稣爱的饥渴,不用言语,而是用具体行动,在穷人中的穷人脸上认出耶稣变形的面容对爱的饥渴。
教宗补充道,爱搭建桥梁,而我们正是“为了爱而受造”(88号),基督徒尤其应在每个被排斥者的面容上认出基督(85号)。
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了活生生的圣鲍思高面容。总之,我希望自己在罗马生活学习期间,能够深度认识一位圣人——圣鲍思高,能够深度认识一个修会——慈幼会。
护理的病人中,有的嘴脸歪斜变形,面容狰狞可怕;有的两脚残疾,只能靠双拐代步;有的双目失明,失去与生活接触的“窗口”;有的两手伸出来,指掌全无,像两根深山里砍来烧火的“树圪蔸”。
静谧中伴随着瀑布下落声的交响乐,翠绿中映衬着玛利亚慈祥的面容,悠游的红色鱼儿折射出鲜活的生机。此情此景容不得你不举手向上,画圣号做祈祷!
若连自己都看不见耶稣的面容,别人又如何能在自己身上看见基督呢?故此,由忙而来的盲,实在是我们灵修旅途上的大碍。
当她看到耶稣,上前为他拭去脸上的尘污和血垢,于是耶稣的面容便烙在她的帕上。虽然圣经没有记录此事件,也没有耶稣与母亲相遇的故事,但福音却经常提及妇女们作为门徒,忠实地跟随耶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