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基督徒应有公祷的意识和习惯


2018-05-30 09:41:54 作者:尹士就 来源:《信德报》2018年5月7日,17期(总第767期)

    所谓“公祷”就是两个人以上聚在一起,在家庭、教堂或在其他公共场所,或念经或唱歌或读经的形式,同声祈求、赞美天主。
    所谓意识,就是头脑里的本能反映。
    所谓“习惯”,指持久养成的不易改变的生活方式。视祈祷如同每天穿衣吃饭一样,成为常态,是一天中不可缺少的事。
    我曾多次遇到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行动不便,不能上教堂参与弥撒,但他们仍然每天念早晚课、玫瑰经,一天不落。遗憾的是他们的子女有的还没有接受信仰,有的虽领了洗,却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基督徒,再后代连信仰的影子都找不到了。问其老人自己子女失去信仰的原因,老人说,我如今仍不忘天主,那是我从小父母督促我和他们一起念早晚课,后来成了习惯。自己结了婚,生了孩子,正遇上非常时期,由于害怕,不再带子女一起祈祷念经。老人的回答十分精准,找到了子女失去信仰的原因。这是一个不能将信仰传承的缩影,没有家庭公祷的习惯,就失去了我们灵魂力量的源泉,生活里完全没有天主的地位和空间。
    家庭公祷的的重要意义除了公祷者本人需要外,更重要的是信仰的传承,爱惜下一代灵魂的得救,这比任何事情更重要。父母是儿女的第一位老师,一定要有言传身教的意识。
    当父母的可以没有高学历,可以没有高深的教会知识,也不需要高官大富,但要懂得子女信仰基础的夯实,是父母常年累月含辛茹苦的结晶。一个失去信仰传承的后代,背后必有一对重世俗,轻来世,不负责任,且信仰冷漠的父母。
    现在家庭公祷意识淡薄,影响着教堂的气氛,有的教堂公祷只是走个程序,参加的人少,参与念经唱歌的人也少,只有几个人念或唱,甚至公祷用录音机代替,如形销骨立。
    在教堂,众信友聚在一起公祷有特殊的效力。耶稣的圣死使宗徒垂头丧气,惊恐万分,耶稣的复活使宗徒们无限喜乐,充满了信心和希望。耶稣升天,宗徒们似乎缺少了主心骨,于是宗徒们同耶稣的母亲玛利亚聚集在离耶路撒冷不远(大约马尔谷)的家,都同心合意的专务祈祷(参宗1:13-14)。五旬节一到,圣神就降临了,众人都充满了圣神,能讲异国方言,充满了信心、智慧、勇气,教会也建立起来了。宗徒们于是身先士卒,往普天下去传福音。
    要带动起教友们的公祷意识,神父或修女在平日讲道中要多讲多提醒,既注意身教也注重言教。我曾有幸走访过一些教堂,教友们弥撒前的准备工作十分充分,弥撒中的圣歌都提前排练,教友们专心地唱歌和念经,特别看到神父修女跪在教友中一起公祷,教友们受到极大的鼓舞。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人们普遍对公祷漠视的原因有许多,家庭人员的分散,生存的压力,生活节奏的加快,浓厚的世俗观念,往往让人无所适从。其实我们的愿望、追求和拼博没有主的引导往往是徒然的。“我实在告诉你们,若你们中二人在地上同心合意,无论为什么事祈祷,我在天之父必要给他们成就。因为哪里有两个或三个人因我的名字聚在一起,我就在他们中间。”(玛18:19-20)这就是耶稣对公祷的许诺,愿大家共勉,让公祷成为我们基督徒的意识和习惯。

本文标题:基督徒应有公祷的意识和习惯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