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耶稣——幽默与喜乐的典范


2016-02-24 13:55:14 作者:黄建国 来源:《信德报》2016年2月4日,6期(总第664期)

    最近我看过一些耶稣欢笑的画像,起初很不习惯,因为当我想到耶稣时,脑海中总是浮现出严肃的面孔。我在世界上已走过了大半个世纪,从来没想到耶稣会笑的。近来我发现耶稣是一个很幽默、很会笑、很风趣的人。他是一个非常富有吸引力、善解人意及乐观的人,跟他在一起绝少不了欢笑。所以我把这幽默与欢笑的耶稣介绍给大家,让大家提早与这位既幽默又风趣的耶稣接触,一定会受到他的感染,成为他喜乐的跟随者,不断散播快乐。

    有一次,我听神父讲道,他说:“请大家用一两分钟时间想一想,你们在祈祷或默想时,如果想到耶稣,他会以怎样的样貌浮现在你们的脑海中?他是否在儿童中露出一副微笑的面孔?或是被士兵鞭打痛楚的面孔?或摇头轻叹时痛苦的面孔?或者坐在宝座上一个判官的面孔?不过,我给你们看我的耶稣的面孔。”说着就把几张耶稣欢笑的画像高举给我们看,得到全场的掌声。
    做人太过严肃就会把生命的意义抹杀。幽默是一种治疗的工具。我们可以学习笑看自己的过错和失败,否则事情会更糟。缺乏幽默感,你就会把焦点放在失败、错误和缺点上,这会使人生枯竭。
    在圣经旧约中“笑”这个字首次出现在创世纪第17章17节。天主告诉年高过百的亚巴郎,他高龄的妻子撒辣将怀孕生子,亚巴郎遂笑起来,心里想:“百岁的人还能生子吗?撒辣已90岁还能生子?”,其实撒辣也笑起来了,对天主的话感到不可思议,简直是在跟他们开玩笑。奇怪的是天主要亚巴郎给他的儿子起名为“依撒格”,希伯来语是“天主笑”之意。事实上在旧约中有几近60次“欢笑”的记载。在新约中关于喜乐、欢笑的记载也很多。很多旧约的章节指出人们并非期待一个严肃的默西亚。他们认为当默西亚到来之时,他不仅带来和平、治疗及救恩,也带来喜乐。
    依撒意亚先知期待一个喜乐的默西亚:“上主的神临于我身,给我傅了油,派遣我给贫穷人传播喜讯,治疗破碎的心灵,向俘虏宣告自由,释放被囚的人,宣布上主恩慈的喜年。”(依61:1-3)“我要万分喜乐于上主,我的心灵要欢跃于我的天主。”(依61:10)“人们都要因我所造的而永远喜悦快乐。”(依65:18)
    当耶稣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他要把平安与喜乐带给人群。环绕耶稣和若翰的诞生都充满着喜乐、雀跃、欢腾、庆典的气氛。天使对匝加利亚说:“你必要喜乐欢跃,许多人也要因他的诞生而喜乐。”(路1:14)当加俾额尔向圣母预报救主诞生时,他第一句话就是:“喜乐吧!充满恩宠者,上主与你同在。”当圣母怀孕前往探望怀孕的表姐依撒伯尔时,还在母胎的耶稣已把喜乐带给还未出世的若翰:“看!你请安的声音一入我耳,胎儿就在我腹中欢喜踊跃。”(路1:44)
    耶稣行的第一个奇迹是在喜庆的环境下行的:加纳婚宴。他把喜乐的精神传给门徒,教他们纵使在逆境中、困苦时刻、艰难境遇时也要懂得保持喜乐的心。“几时人为了我而辱骂迫害你们,捏造一切坏话毁谤你们,你们是有福的(喜乐的)。你们欢喜踊跃吧!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报是丰厚的。”(玛5:11-12)其实真福八端中的用词“有福”是“喜乐”之意。我很喜欢耶稣的真福八端,无论用“有福”或“喜乐”,我认为耶稣开始牧职时所传的欢笑与喜乐的讯息非常清楚的。以下这段话不可能出自忧愁沮丧基督的口:“几时你们守斋,不要如同假善人一样,面带愁容;因为他们哭丧着脸,叫人看出他们守斋来。我实在告诉你们,他们已获得了他们的赏报。至于你,当你守斋时,要用油抹你的头,洗你的脸,不要叫人看出你守斋来”(玛6:16-17)。鲍思高神父最痛苦时,他显得最高兴,所以他是耶稣的得意门徒。
    若翰的门徒问耶稣说:“为什么我们和法利塞人多次守斋,而你的门徒却不守斋呢?”耶稣回答说:“伴郎岂能当新郎与他们在一起时悲哀?”(玛9:14-15)人怎能在喜乐的天主面前悲哀?
    耶稣不断在他的比喻中谈论喜乐、欢腾、雀跃、庆典。“你们认为如何?如果一个人有一百只羊,其中一只迷失了路,他岂不把那九十九只留在山上,而去寻找那只迷失了的羊吗?如果他幸运找着了,我实在告诉你们:他为了这一只,比为那九十九只没有迷路的更觉喜乐。”(玛18:12-14)在浪子回头的比喻中所强调的是庆典与喜乐:“我们应该吃喝欢宴,因为我这个儿子是死而复生,失而复得了;他们就欢宴起来……孩子,你常同我在一起,凡我所有的都是你的;只因为你这个弟弟死而复生,失而复得,应当欢宴喜乐!”(路15:23-24,31
-32)
     “我来是为叫他们获得生命,且获得更丰富的生命”(若10:10)这些话也不可能出自一张忧愁悲观的口。耶稣把这富有感染力的喜乐精神传给门徒及一切他所接触的人。“那七十二人欢喜地归来说‘主!因着你的名号,连恶魔都屈服于我们。’”耶稣回答说:“不要因为魔鬼屈服于你们的这件事喜欢,你们应当喜欢的,乃是因为你们的名字,已经登记在天上了。”(路10:17,20)
    耶稣看见矮小而富有的税吏匝凯爬上一棵野桑树,一定感到好笑,并微笑地请他快下来,因为他要去拜访他家。“他赶快下来,喜乐地款留耶稣”(路19:6)当耶稣骑在一匹驴驹上进入耶路撒冷时,“众门徒为了所见过的一切奇能,都欢欣地大声颂扬天主说:‘因上主之名而来的君王,应受赞颂!和平在天上,光荣于高天。’”(路19:37)
    在新约中多处记载仇视耶稣的人无论正面和背后都嘲笑他。例如黑落德称他是个疯子。路加记载有一次耶稣去复活会堂长雅依洛的女儿。当耶稣来到会堂长家中时,看见所有的人都在伤心。耶稣对他们说:“不要哭泣!她并没有死,只是睡着了。”“那些人明知她已死了,就讥笑他。”(路8:52-53)耶稣吩咐众人离场,自己走进去,治好这小女孩。耶稣从来不会笑一个病人或受伤害的人。他大概为她祈祷、握着她的手亲吻她,或甚至讲些有趣的小故事令她开心、安心、平静。
    不是每个人都有辨别幽默的智慧,什么时候幽默能够治疗,什么时候幽默是有害的。既然不是所有的食物对人的身体都有益处,所以不是所有的幽默对人的心灵都有好处。但我相信耶稣的幽默是一种健康的及有治疗功能的幽默,且能振奋那些颓丧、气馁的心,却又能挫挫那傲慢心的锐气。
    耶稣与法利塞人的交锋,依我个人的意见并非恶意的讽刺,而是一种幽默的卡通语气。例如,“你们应当心,不要在人前行你们的仁义,为叫人看见……所以,当你施舍时,不可在你前面吹号,如同假善人在会堂及街市上所行的一样,为受人们的称赞”(玛6:1-2)。“祸哉,你们经师和法利塞人假善人!因为你们走遍了海洋和陆地,为使一个人成为归依者;几时他成了,你们反而使他成为一个比你们加倍坏的‘地狱之子’”(玛23:15)。“我实在告诉你们:税吏和娼妓要在你们以先进入天国”(玛21:31)。我们可以想象,跟随耶稣的群众听见他机智的话笑得是多么开怀。难怪那些有权势的人想图谋杀害他,因为他们的傲慢撑不住欢笑锐挫。
    有一次我有幸参加了一台印象深刻的弥撒,因为圣道礼时神父用的是对话式讲道分享。这些信友信仰很扎实,主要是妇女及儿童,他们都自动站起来分享对读经的看法。那天的主题是爱与平安,读经是圣保禄的书信。神父邀请一位小女孩分享圣经,问她说:“天主是谁?”在场的每个人都肯定她的回答会是“天主是爱”,因为这是弥撒的主题。她的回答的确令全体信友都非常意外,她说:“天主是喜乐。”神父说:“你的回答是个深奥的灵修,我们要更深入去探讨它的意义。”这位七岁的小女孩继续说:“耶稣很亲近他的门徒,因为他们是好朋友。当朋友走在一起时,特别是去服务他人时,他们心中常有一种莫名的喜悦。所以,天主就是喜乐。今天也是这样。”神父再问她:“那么当耶稣在十字架上时又怎样?”“啊,对了,他那时的喜乐是完美的,因为在那时他已把整个自己及所有的都给了他所爱的人。在这时刻他必须是非常非常快乐的。”真是“从赤子乳儿口中流露出真正的智慧!”
    天主子也是真人,有人性所有的特征和条件。其中有一点是圣经没有记载的:耶稣欢笑。当耶稣在孩提时代怎可能不曾欢笑过?长大后难道他不懂得笑吗?他在家庭中、与门徒在一起时、跟朋友来往间,一定有欢笑的时刻。
    我想邀请各位以一种不寻常的方式去阅读福音(“不寻常”之意并不是以很渊博、有学问的、详尽的,或甚至于用华丽辞藻的),就是用非学术性的,而是“家庭式”的阅读,但其真实性一点也没有减少。我相信这种方式的阅读是更忠诚的阅读,我们分享他在人性软弱及痛苦中仍能微笑的特质。
    若伯多禄跳下水游向耶稣的记载是这样的:耶稣很高兴的站在岸边。他在微笑着,因为看见伯多禄正在船上,忽然发现自己是赤身裸体时,赶快把外衣围在腰间。然后他跳下水去想第一个到耶稣身边。其他的人都在船上笑了起来。当耶稣看见这位长满一脸胡须的门徒正向他游来,好像想打破世界纪录一样时,禁不住开怀地笑了。当他快到达时,大家都给他喝彩、打气。这时的欢笑声可想而知。”这样的描述,不是更接近人情吗?这种读圣经的方式比较人性化、适宜及传神。它把圣经的奥秘与我们之间的距离更加缩短。我们人很难领悟耶稣的天主性,但至少我们可以了解并接近他的人性。
    幽默与欢笑表示他对生命的乐观与充满希望,他在痛苦、逆境与失败中一样有欢笑,因为他的幽默与欢笑是渊源于及扎根于对天主的全心信赖。
     “年轻多欢笑,快乐似浪潮,愿每天欢欣心里飘。人应相关照,要用爱做桥,艰苦中一样有欢笑。……人人手相牵,心锁打开,愿爱心不分彼此,太美妙,个个以爱做桥,心相邀……世界博爱大同,心互照。”这是歌曲《快乐苗》的歌词,我非常喜欢这首歌,尤其是歌词,它领我进入快乐的意境及刻画出达至这境界的方法。我相信耶稣的心境就是这样灿烂的!

本文标题:耶稣——幽默与喜乐的典范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