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专访:用平凡的生活谱写生命的伟大


2013-12-17 19:30:36 作者:孔喜慎修女 来源:信德网

    人的伟大之处不在于叱咤风云、呼风唤雨、做了轰轰烈烈的大事业,而是只有“爱”才能成就一个人的伟大。圣女小德兰也说:“我们的价值不在于做的事的大小,而在于做事时所怀有的爱的大小。”因此,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上,在平凡的岗位上,都能够以行动谱写一首首“爱”的动人旋律,成就生命的伟大。上海杨浦区的杨道公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平凡中的伟人,他在基督福音的指导下,在平凡的生活中,在教书的岗位上,以爱主爱人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做了地上的盐和世界的光,彰显了生命的伟大。他的一生就如一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把温暖的爱给予了最需要的人。
 


杨道公老师的侄子杨柳青等为叔叔设立的小灵堂

    2013年12月11日杨道公先生安息主怀,笔者参加了12月14日的殡葬礼,并采访了他的学生、邻居、护工等多位与他长期交往、受其关爱、认识深刻的人,所有的受访者,无一不是以泪洗面、心痛不已。听着杨老师的一个个感人故事,笔者大为感动,称其为当今时代的“典范”,生活中的“活圣人”。

一、学生心目中的杨老师

    徐华宝是杨老师65届的学生,他说:“杨老师对待他的学生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我是一个单亲家庭,父亲很早就去世了,在那个年代,母亲一个人带着我,非常苦,母亲为了生活,经常是晚上加班,很晚才能回家,我经常没有晚饭吃,杨老师得知后,他就在自己家里做上我的一份饭,然后给我送过来,他知道我不爱吃肉爱吃鱼,就用自己的钱常买鱼给我送过来。”此时的徐宝华已泣不成声。接着他又说:“有一年冬天,我在学校发高烧,教室外面飘着鹅毛般的大雪,杨老师不畏严寒,把他身上仅有的一件大衣披在了我的身上,在大雪纷飞中把我用车子一步一滑地推回了家,这时我的母亲还在上夜班,杨老师就给我去买了退烧药,并一直陪我到了母亲10点半回来以后,他才回家。”
    徐宝华说:“杨老师对每一个学生都很关心。我们班上一位叫盛益敏的同学,他从小无父母,每天上课都迟到,杨老师就每天早晨到他家叫早,并把早点放在他的门口。在学习上,每次英语考第一名的,他都用自己的工资买奖品鼓励。”说到这里徐宝华又一次泪流满面,呜咽着接着说:“像这样的老师,我愿用生命去换他。”
    杨老师不仅关心学生们的学习,也关心学生们生活。

    居红林是杨老师65届的学生,他当时在班里学习并不是很好,但是杨老师不仅不放弃他,反而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都给予了他更多的关照,他说:“我有高血压,经济拮据,杨老师经常打电话嘱咐我做车要慢一点,而且在他自己治病需要大量的钱的时候,还每个月省下200块钱来寄给我。在他自己重病缠身,最需要别人关心的时候,他却还一直关心我,他从来想到的都是别人,看到的都是别人的需要。”
    最后居红林哭泣着说:“杨老师是一个很好的人,一辈子很不容易。”
    舍已为人已经成为了杨老师生命中的一个标志。

    张历欣无论是在信仰上还是在学习中都是杨老师的学生,她说:“杨老师无论是在学识方面还是在为人处世方面都是一个修养很高的人。他的一生是付出的一生,是爱的一生,是包容和宽恕的一生,无论是真心对待他的人,还是对他有所企图的人,他都以基督的大爱来对待他们。在我认识的人中,我知道有一些人看重的是他的学识,有些人看重的是他的人脉关系,利用完之后,就没有再找他,但他从不后悔对他们付出的爱,他说:‘人的性格有不同,但灵魂却是平等的。’”
    经常照顾杨老师的陶倍融也对笔者说:“我与杨老师打了这么年交道,从没有听他说过一句别人的不好,如果有人和他谈起别人的不好时,他总是说一句话:‘原谅他吧!’”
    张历欣说:“在病苦中,在各种打击面前,杨老师从不抱怨,他说:‘我信仰天主后应该受更多的苦,为安慰受苦的基督,同时借着这些苦难也更加深了我的信仰,如果因此离开了天主,我就不是一个真正的基督徒。’
    杨老师的姐姐都在美国,本来他也可以留在美国的,我曾问他为什么不和姐姐们一起留在美国,他却说:“我想和中国的教友同甘共苦。”好一个具有中华儿女情怀的杨老师,为了与中国同胞同行,他牺牲了美国的优越生活。
    “在我认识的人当中,杨老师是我最敬佩的人(除了我的父母),在当今的社会上,这样的人很难找到。”张历欣满含眼泪地说。
    王金标是一个患鼻癌晚期的病人,更是杨老师曾经的得意门生,现在身体异常虚弱,在听说杨老师病重之后,坚持要去服侍他,最后家人把他送到了杨老师的病房,他哭着说:“我欠杨老师的太多了,他曾经为了给我避寒,把他从美国带回来的一件大衣送给了我,而他自己却没有一件好的衣服。而且经常给我讲做人的道理等。”第二天,体力不支的王金标就晕过去了。
    在学生们的心目中,杨老师是一位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好老师。
 

二、邻居心目中的杨老师

    王敏娟是照顾杨老师多年的邻居,她对笔者说:“杨老师总是想方设法把福音的信息分享给大家,每年他都会在“信德”买很多的《每日圣言》,送给教内外的朋友们,也曾经给过我4本。同时他也会复印一些福传资料发给人们。”
    俞华芳是杨老师的好朋友,杨老师由于各种原因曾经在他家先后生活了三、四年的时间,在当天的晚餐桌上,他手捧着一本2014年的《每日圣言》对大家说:“这就是杨老师今年送给我的《每日圣言》,明年就没有人送我了。”说完后痛哭失声了。即使在他生命的最后结段还在复印一些福传资料,分发给每一个去看望他的人。
    在杨老师病重的时候有一个给他做钟点工的,不识字,杨老师就对他说:“我来教你识字吧!之前我先教你认识和了解耶稣吧!”教给他的第一个词就是“耶稣”然后再写他的名字及其他,而且每次教之前先读一段圣经给他听,这个人深受感动,并时常去看望杨老师。
    王敏娟接着说:“杨老师只要是身体能吃得消,每主日他都会去教堂,而且每次都会带几位教外的同学去,让他们了解教会,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不管是酷暑还是严寒,他都没有误过,看着疾病缠身、身体虚弱、信仰如此虔诚的他,让我深受感动。”
 


2011年6月19日杨老师在为他福传的学生俞晓芳做代父,照片提供:陶倍玲

    杨老师一辈子都把耶稣要我们传福音的邀请印在了心中,并以行动践行之。
    杨老师在没有得白血病之前,他曾对王敏娟和谢毓霞说:“我去世后,要把我的身体捐献给医院,但检查身体后,医院方的态度不是很积极,杨老师以后就没有再提及此事。”

    王敏娟的儿熄妇对笔者说:“我们全家之所以和杨老师做了邻居,就是为了照料他,因为这个人太好了,他的人格魅力,他的爱心行动感动了我们全家。”

    王敏娟的丈夫对笔者说:“我尽量把家里的活儿多做点,让我爱人有更多的时间去照顾杨老师,因为他对别人都好,就是对自己不好。”
 


王敏娟(右一)正在给杨老师量血压,照片提供:陶倍玲

    宋乐是杨老师所住大楼的门卫,她的老公患有中风,不能工作,她的身体也不好,生活非常艰苦,她说:“由于我老公不能挣钱,我也只是个门卫,每逢过年过节的时候,杨老师都会给我家买很多的菜、油和大米等,让我感觉到了一种父亲般的关怀,一份人间大爱的温暖。”说到这里,泪水一串串地滑落了下来。
    宋乐接着说:“今年教师节的前一天,杨老师要去买礼物,此时的他,身体非常虚弱了,走路都特别地吃力了,即使身体到了这种地步,他都还舍不得打车,坚持坐118路公交车,正好我也搭乘这班车去办事,遇到了他,上车的时候,他的腿一直在抖,一下子摔倒了,我一个箭步上去把他扶了起来,对他说:‘您为什么不打车?’‘我不打车,省下来的钱可以多买一份礼物。’听到这样的话,我流泪了。”

    许素侠是一位看自行车的老太太,从安徽农村来的,生活极其贫困,笔者在采访她时,几次被她的哭声打断。她说:“我的孙女是兔唇,都是杨老师帮忙联系医院、筹集资金给做的手术,学习用品一直都是他提供,千言万语化作两个字‘关心’让我这个草木之人,感动非凡,我不知道该怎么样表达心中的这份感激之情。”
    在结束对她的采访时,许素侠坚持要给笔者100块钱,要我给杨老师买个花圈,但当时已经来不及了,在不能推辞的情况下,笔者和大家商议决定捐给进德公益。
    在邻居们心中,杨老师是一位信仰虔诚、热衷福传、舍已为人,充满爱心的人。

三、护工心目中的杨老师
 
    权循平,安徽人,在杨老师病重住院的这段时间来给他做护工,来这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信仰。刚来几天,她的婆婆就病倒了,杨老师便拿出来了200块钱对她说:“给婆婆买点东西,快回去照顾她,你不用管我。”“当时我的眼泪就下来了,素不相识的一个人,对我一个护工怎么会有这么大的爱心和理解。”权循哭泣着说。
    当权循平第一次给杨老师换洗衣服时,她说:“当我给他换衣服时,我看到他的衣服补了又补且都破了,一看这情景我立时哭了,她对别人那么大方,自己却简朴到了这种地步,我再也不忍心要他的钱了,我把他给婆婆的钱如数还给了他。”
    在杨老师的病情最严重的时候,医生要给他插鼻管,可以延长寿命,权循平竭力劝他插上,但杨老师坚决不插,他说:“我不要插,这样我会托累别人的。”
    杨老师的心中想到的永远都是别人。
    权循平说:“杨老师在住院期间,病痛的那么历害的时候,他还要我给王敏娟打电话,让她订书、买练习本送给那些穷困的孩子们。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这样只顾别人而不顾自己的人。”
    有时候杨老师晚上睡不着觉,权循平就会常帮忙他去卫生间,第二天,杨老师就对权循平说:“我对不起你!又让你辛苦了,去买点东西吃吧!”权循平说:“杨老师也常和我说,人一定要有一个信仰,和我讲耶稣等等。”
    权循平说:“我能做杨老师的护工是我一生的荣幸,我在他身上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了解了耶稣是谁。”
    同时还有一件事让权循平非常感动,她说:“我看到也听到说,王敏娟、吴小花、夏毓霞等每周都来给杨老师送饭,一直坚持了6年。我好受感动,他们没有血缘关系,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当我得知他们是主内一家人的时候,我对信仰也产生了兴趣。”这就爱的传递,这就爱的感染力。

      申同阳修士是进德公益的员工,在杨老师住院期间,他服侍了27天。修士每天都和牛树青神父给杨老师去送圣体,清醒时便陪他念玫瑰经,给他读“信德”,以及协助护工做些护理的工作。有一天申修士对杨老师说:“您一辈子做了这么多善事,而且不求回报,把钱都给了别人,把穷困留给了自己,您这是把财宝储蓄在天上了,他笑了一下,我来了20多天从来没有见他笑过,我一说这句话,他笑了。
    最打动我的是他无偿地给学生们辅导功课,而且夏天有饮料,冬天有点心,并且他房间的空调只为学生们用,学生们走后他会立时关掉。”
    申修士还说:“看到杨老师的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份无疆的基督大爱,给我带来了很多的启发,让我想到在生活中要有一颗服务的心,事事要想到别人,爱护我身边所有的人。”
    在杨老师病重的时候,他不仅惦记着别人的需要,他念念不忘的更是天主,申修士说:“病重时 杨老师总是和我要念珠,要我和他一起念玫瑰经,而且来了看望他的人,不管教内教外,也要他们和我们一起念玫瑰经。”杨老师一辈子的生活和善行的动力就天主,就是福音的教导。
    在护工们的心目中,杨老师是一个为别人而活的人,是一个天主的好仆人。
    有句名言说:“任何一个成功的伟人,无一不是在苦战奋斗中挣扎出来的。”杨老师的伟大也是以其一辈子的牺牲自我、关爱他人、搏斗病魔来成就的,尤其是他从来不会锦上添花,而常是雪中送碳,更是让人钦佩。“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杨老师即使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他仍然以基督的大爱传递着人间的温暖,以满腔的热情传播着基督的福音。生命没有站台,奋斗即是真谛,愿杨老师的这种精神,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继续发扬光大。

 

 

 


   

 

 

本文标题:专访:用平凡的生活谱写生命的伟大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