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给世界增添一分欢乐的爱迪生


2003-11-28 16:14:31 作者:陈柏绿 来源:信德报(第198期)

    爱迪生——世界科学史上的一颗灿烂巨星。根据统计,他一生约有两千种发明,平均每十五天就有一项发明,人们尊他为发明大王。
    爱迪生活了八十多岁。在科学道路上,他真是饱经风霜,颠而不破,摧而不折的人。他研制电灯丝就试验了一千六百多种耐热材料,六千来种植物纤维。请看,这需要何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他改制蓄电池时,实验次数之多更达惊人地步。有人问他做过多少试验,他翘起四个指头比比说:“已经突破四万大关。”到了1905年,试验记录簿上新的试验数字又达到了19290次。试验———失败,失败———试验,直至1909年夏终于制成了一种相当理想的镍铁碱电池。为了纪念他,人们就把他研制的电池称之为“爱迪生电池”。
    爱迪生只上过三个月小学,他的学问都是在艰苦环境中自学来的。他跑火车站卖报,编刊物出售,所得收入绝大部份都花在学习、实验上,但从不乱花一文钱。母亲为他买了一本《派克科学读本》,他爱不释手,并把书上讲的一一加以试验。麦肯基教他电报技术,他很快就全部地掌握了。他搞发明创造,总是密切注意学习过去和当代的知识经验。他搞弧光灯、白炽灯试验,仔细地研究了有关电烛的全部资料。听说华莱士创制了美国第一部发电机,就极为兴奋地跑去参观。总之,有助于他发明创造的东西,他都想方设法去学,挹彼注此,扩大了知识领域,增长了才干。
    爱迪生不但勤于学习,而且善于观察分析,触类旁通。他从单机发报机悟出多重发报机制作的原理,创制了多重发报机。见发电机胶板随声音不断颤动,悟出声音可以留信,创作了留声机。他参观了华莱士的发电机,批评华莱士用单线路布置电灯的科学方法,让千家万户都能用上电灯。爱迪生在发明创造上真是一个有心人。
    爱迪生取得发明创造的辉煌成果,还在于他谦虚自持、永不自满。当改制的电灯丝亮到四五十个钟头时,朋友们都感到蛮不错了,他却说“差得远哩,我的朋友。我希望它马上能亮到四百到一千个钟头,要是拿出去给大家用,那最好是一千六百小时,也即是一年之内每天能亮到四个多小时。”当留声机的大圆筒和小曲柄的问题解决后,助手们连声称赞说:“改得好!改得好!真是十全十美了!”他却意味深长地说:“还不能这么说,眼下它还不过是小娃娃,我还指望它成长发育,一天天大起来,变成个结结实实的小伙子,将来还要靠它养老送终呢。”这种精益求精、坚持前进的精神,使爱迪生在科学道路上获得了一个又一个可喜的成果。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爱迪生为群众需要着想的思想。要让千家万户用上电灯,他就殚精歇力创造价廉物美、适合大众购买的电灯。在为两年发明了留声机之后,想到还要为心灵之窗的双眼作点贡献,于是又创制了形声俱备的电影。他的这种思想是不是一早就有的呢?没有发明投票机的失败,他就不会有“搞发明,首先应该考虑人们的需要”这一思想的闪耀,也就不会给自己立下这么一个准则:“不论搞哪种发明,必须首先考虑实用价值,既要适合大众需要,还要经济实惠。”这种和群众呼吸与共的思想确实难能可贵。他夜以继日,日以继夜地从事科学研究甚至达到这种地步:圣诞节的新婚之夜,为了解决一个忽然想到的问题,竟不顾新娘再三劝阻,独个儿溜到工厂里去搞他的试验,直至深夜才被找回;七十岁以后,还一个人顶两个人的班;八十岁时,仍在不断从事唱片的改进。为什么他能这样坚持不懈,到死方休呢?就是因为他有一颗为群众需要而发明创造的思想,就是因为他深知“人总是人,一辈子能有多少时间?有那么多的事要做,不把步子加快点不行呀。”就是因为他切感自己,“如果我曾以或多或少激励了一些人的努力,我们的工作曾经或多或少地扩展了人类的理解范围,因而他给这个世界增添了一分欢乐,那我也就感到满意了。”正是这些思想的火光照亮了他前进的道路,使他把自己整个一生献给了人类的科学事业。
    我们钦佩爱迪生的发明创造精神。我们感谢爱迪生给世界增添了几分欢乐。但有些记者对他的心灵并没有真正的认识和了解,一天向他提出了这样一个要求,要他写一篇反对宗教的文章,并准许把他反对宗教的言论在报纸上发表,惹得他气愤地说:“我相信我主的训示,人与物是由一个领袖来领导,世界的命运是由一位至上者来支配。”又说:“我是一个这样的人,我钦佩世上所有的工程师,可是我深深地钦佩那位伟大的工程师———天主!”天主是爱。人们要上爱天主,下爱世人。爱迪生为人们的需要而辛勤发明创造,不正是天主之爱的具体表现吗?不正是显扬了肇造万物的天主吗?“科学和宗教是同一根源而来的,其间不会发生冲突。”“从万物所表现的情形看来,宇宙实是全能者意志的伟大成绩。假如否认至上权能的存在,我就等于亵谩自己的知识。”“具有哲学知识的人,对于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总应当接受。”

本文标题:给世界增添一分欢乐的爱迪生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