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教宗接见巴拉圭民间团体:今天也能实现一个更有人性的社会


2015-07-13 09:08:56

为教宗表演亚西西圣方济各舞剧

(梵蒂冈电台讯)教宗方济各7月11日下午在亚松森体育馆会见巴拉圭民间社会的代表。一个青年交响乐团用再循环乐器演奏的乐曲和一场亚西西圣方济各的舞剧为这次活动揭开序幕。之後,几位男女上台作见证,谈到他们对建设一个更美好社会的希望、困难及奋斗旅程。他们分别代表原住民、基督徒工业界和天主教劳工运动。
教宗很重视这些见证。他强调,在许多不公义面前若不逆来顺受,一个更有人性的世界便可以实现。这将是一个更公正及更友爱的世界,不会为金钱和利润而牺牲人。教宗说,一个逆来顺受的人民是死气沉沉的人民。天主始终眷顾所有那些有助於提升、改善祂子女生活的事物,帮助他们战胜将越来越多的人丢弃的“许多不公正”行径。
教宗表示,让青年懂得真正的幸福是经过奋斗,争取一个更友爱公正的世界,这是多麽重要啊!幸福与享乐不是同义词,因为幸福需要付出努力与奉献,需要“远大的理想”,不做麻木不仁的人。他邀请青年们把自己最好的拿出来:要为幸福全力以赴,不要寻求回避奋斗的安逸生活。教宗说,在这奋斗中不要单枪匹马,而要把年长者的经验作为珍宝并藉着祈祷的力量,藉着耶稣找到慰藉,因为天主是“人的尊严的保障”。
接着,教宗为巴拉圭人指出一条建设包容社会的道路,即对话。他说,对话肯定不容易,需要相遇的文化。
“相遇是要承认差异不仅是好事,也有必要。整体划一将我们消除,将我们转变为机器人。因此,相遇的起点不能是认为他人有错。相反地,寻求公益要从我们的差异出发,总是给新的选择保留机会。这就是说,要寻求新事物。同时,对话不是讨价还价,因为唯有凭着强烈的身份认同才能对话。身份认同是不能讨价还价的。”
教宗进一步表示,选择对话意即不顾虑会有冲突。相反地,我们受邀经由团结互助和彼此了解的共融生活而求同存异,化解冲突。在设法了解他人的理由,设法听取他的经验,他的渴望的同时,我们就会看到,他的大部分见解其实都是我们共同的渴望。相遇的基础就是:明认我们众人都是兄弟姐妹,都是同一天父的子女,每个人以各自的文化、语言和传统都能为团体作出很大贡献。
“真正的文化不是固步自封,若文化自我封闭就会消逝。一种文化必须与其它文化相遇,创造新生活。若没有这必要的前提,没有这友爱的基础,就很难对话。倘若有人认为,人、文化、处境存在第二、第三或第四等级的分别,事情肯定做不好,因为缺乏了最起码的对他人尊严的承认。”
教宗呼吁巴拉圭民间社会“为建设一个更加包容的社会要聆听穷人的呼唤”,因为提升穷人的基本幅度就在於我们怎样看待他们。
教宗说:“意识形态的目光派不上用场,它会利用穷人为其它政治或个人利益服务。”意识形态在关於友爱、正义、和平、尊严的崇高理想上大作“华而不实”的文章,只用空话、假话、不实际的话来面对这些问题。“意识形态不会有好结局,派不上用场。它们与人民的关系是不完整的,或是病态及恶劣的。因此,意识形态总是以独裁为它们的结局。它们为人民着想,却不让人民思索;一切为了人民,却不与人民同行”。
“需要真心挂虑穷人并虚心向他们学习。穷人在人性、善良、吃苦和团结互助方面大有值得我们学习之处。我们基督徒还有另一个爱及服事穷人的理由,那就是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基督的面容和身体。”
教宗说,古老对金牛的崇拜今天又在崇拜金钱和没有人性面目的经济上找到一个新版本。因此,教宗勉励巴拉圭人民以“人性的面目”来发展经济,让众人都有工作、房屋、面包及尊严。
“请你们不要屈服於为赚取金钱和利润而牺牲人性命的经济模式。在经济、企业、政治领域,人及其生活的环境始终是头等大事。”
教宗指出一种值得效法的生活模式,即耶稣会士们在17和18世纪时在这块土地上为原住民建的“聚居村”,使他们能够在那里平安生活,并且自成一体。这些聚居村以福音为核心。那里没有人挨饿、失业,也没有文盲和欺压。教宗说,这个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今天也能实现一个更有人性的社会。

本文标题:教宗接见巴拉圭民间团体:今天也能实现一个更有人性的社会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