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在欲望与忏悔中的挣扎(读者来信)


2012-05-14 10:20:40 来源:《信德报》2012年5月3日,第16期(总第487期)

    当我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心里有点微微的震动。想到这半年来的挣扎,心里还是有点不能释怀;在我决定要写出这些事情的时候,我矛盾了很久,害怕:如果我的家人和朋友,看到了、猜到了是我,那我会面临着什么?对于我未来的人生,又会不会有影响?
    我是一名大学毕业一年的教友,出生在一个信仰浓厚的家庭。从小到现在,都是大家眼中公认的乖乖女、好教友,文静、懂事、孝顺、善良、热心。由于家中兄弟姐妹较多,我的家庭并不富裕,或者说比较贫穷;但是慈祥的母亲和热心的父亲,营造了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使我从小的生活幸福快乐。
    大学刚毕业的那年,家里发生了很大的变故,我突然无所适从。忧虑深深困扰着我,伴随着烦躁、易怒、失望,莫名其妙的孤独和空虚感,让我经常透不过气。我想用自己的努力为父母创造幸福,就像这么多年来他们为我所做的一样,却发现结果是那么苍白无力。
    我努力让自己恢复快乐,但在压力和诱惑之下,我放纵了自己。起初,凭借信仰和从小的家庭教育,我以为我能把握住自己,而在第一次偷情欢乐之后,伴随我的是深深的恐惧:害怕面对已经残缺的自己,害怕面对深爱和关心着自己的父母,害怕面对自己未来的丈夫,害怕面对圣洁的耶稣。我在教堂痛哭流涕,在神父面前深深忏悔,我立志不再犯这样的罪。
    但好景不长,我再次沦落了,如果说上一次是来自于外界的诱惑更多一点,而这一次却是我主动去尝试了诱惑。床上,我明明知道对方是有妇之夫,我明明知道我自己会后悔,可是却不愿意放弃,而是在想,反正已不是处女之身,一次跟两次,又有什么差别?
    之后,我一次次地办告解,又一次次地犯罪。压力和孤独,让我想要一个依靠,我寻错了对象,却无法自拔。罪恶,使我不像以前那样积极地去教堂,积极地参加活动;我甚至连早晚课也不再念;第一天办告解,第二天就犯罪;圣诞节,我看着别人都领圣体,自己想去,却不敢去……
    复活节的前几天,我再次办了告解,可是补赎经还没有念完,却在耶稣受难的晚上,再次陷入了罪恶;望复活的晚上,我再次面临着挑战,单独的两个人的晚上,很“难得”的机会,我们本可以不偷偷摸摸,尽情“享受”“男欢女爱”。复活的耶稣,那晚三次想要拯救我——好姐妹打电话要过来找我玩,我拒绝了;主内的弟兄邀我一起去参加望复活的礼仪,我推脱了;而最后,他莫名其妙地突然全身发软,躺在床上没有一点动弹的力气,而我,竟然主动与之发生了关系!
    我想要找一个男朋友,来帮助我摆脱与他的这种关系,而事实上,我知道我已经不配得到一个好男孩的垂爱,我内心只是希望可以有一个男孩来帮助我再次走近天主,依靠天主来解救自己。我试探着给一个自己比较喜欢而且热心的主内兄弟发信息,我不敢告诉他实情,我只是试探着问他,而他很委婉地拒绝了。我真的将近绝望了,也许,我真的彻底没救了……
    复活节的那天,姐姐给我发了一条信息庆贺复活节。我突然想起她跟我说过,犹达斯最大的罪过不是出卖了耶稣,而是他在出卖耶稣之后因绝望而选择了自杀,伯多禄不还三次不认主吗?我满面沮丧,无精打采地到教堂参与弥撒。我渴望,复活的耶稣可以拯救我脱离这极度的无助,可是,我仍然不想祈祷。那天神父讲道理的时候,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一个叫吉姆的教友,每天中午12点都到教堂,坐在教堂里两分钟后离开。本堂神父问他在做什么,吉姆回答:“我没上过学,也不会祈祷,也不知道该跟耶稣说什么。我每天来教堂,就跟耶稣说,‘耶稣,我是吉姆,我在这里’,然后我就走了。”多年后,吉姆生病住进医院,不能再去教堂,但他的乐观态度影响了所有病人。神父问他保持快乐的原因,吉姆指着门口的两把椅子说每天中午12点的时候,耶稣就来看望他,并对他说 “吉姆,我是耶稣,我在这里”。吉姆临终时,望着门口的位置,然后伸手做出“请”的姿势,微笑着闭上了眼睛。
    莫名地,我哭了。那一刻,内心里突然有个声音在说,“耶稣,我是玛利亚,请来这里”!我渴望耶稣来陪伴我,来指引我,来安慰我。
    我仍然不能够原谅自己,而他告诉我说:“你看到我被钉穿的双手和双脚,我被刺透的肋旁,倾流鲜血的头和我整个被鞭打的身体了吗?我已经为你付出了代价。”
    罪恶和软弱使我仍然无法接受天主无条件的爱,于是我一遍遍地默念:“耶稣,我是玛利亚,请来这里。”希望有一天,我可以做到每天记得祈祷,每天有一定的时间跟主在一起。

罪妇

司铎回应

要与“性”共舞,不为“性”所困
甘保禄 神父


    读了自称为“罪妇”的玛利亚姐妹因“放纵”和“沦落”(按照她自己的话)而写给“信德”的一篇自我忏悔和表白,我内心有许多感受。一方面,我为她近来在身心灵各方面所经受的煎熬和折磨而感到痛心;另一方面,我也从她的笔端中,看到了新生的力量和希望。
    作为一名公教司铎,这些年来,我有许多机会聆听青年朋友们的告解和倾诉,并从教会神学与灵修的角度予以开导、指引。无独有偶,除了其他方面的困惑外,许多青年朋友都不同程度地经历着与性有关的迷茫、挑战和罪恶感。玛利亚姐妹在她的表述中所描述的心路历程,尽管在程度和性质方面不能一概等同,但不乏代表性。所有这一切,都使我更多地意识到用基督信仰中“性爱”的灵修观念,来帮助教内外的弟兄姐妹们正确地面对这一人生不可小觑,更不可回避之现象,鉴于今日的世事,这个需求确实具有紧迫性和重要性。
    在此,本人愿意结合自身的成长过程,以及这些年来的牧灵经验和感悟与青年朋友们做些探讨与交流。

一、性爱≠性关系
    古希腊哲学家曾说,人是带着一种来自神明的“疯狂”(madness)进入这个世界的,而这一“疯狂”所蕴含的能量就是人所有喜怒哀乐的根源。不论是当代灵修大师,如荷兰籍的卢云(Henri Nouwen)神父和加拿大籍的罗海荣(Ronald Rolheiser)神父,还是教会历史长河中许多其他的先哲,如圣奥斯定、圣十字若望、圣女大德兰等,不但认同这种观点,而且更进一步地说明,是天主把这种能量赋予我们每个人,使我们也像他那样能够创造生命,并且在看了我们所创造的生命时也会“认为好!”(参见创1:1-31)这一创造新生命的能量就是我们所说的性爱(Sexuality)。
    对于多数人,我们必须正确地领会、理解性爱的内涵并妥善地引导和运用这股力量才能实现扬善避恶的目的。
    首先,既然性爱是创造生命的力量,那它就不只是发生性关系那么简单。当我们把性爱过分简单化以后,我们只会得到这样的结果:越频繁地发生性关系,越感到孤独和空虚!正如罗海荣神父在其《灵魂的渴望》(The Holy Longing)一书中所说的那样:“孤独地睡觉是件很痛苦的事,但更痛苦的是当你不在孤独地睡觉时却仍在‘孤独’地睡觉(同床异梦)”(196页)。从这层意义上来说,一个人能有许多性行为、性关系,但未必能享有真正的性爱。

二、有关性的错误思想
    真正的基督信仰告诉我们,通过健康的性行为而建立的性关系虽然并非性爱的全部,但却是上主给予这世界最伟大的礼物之一,不但让一个人在此生此世能经历到真实亲密的机会,同时还能像他那样创造出新的生命。因此,不论是基督宗教还是每个基督徒,都需要有勇气检讨并放下对性行为和性关系的误解及恐惧,以便颂扬它的热情所带来的恩赐和益处;否则;我们迟早会与正当的亲密、欢愉和创意为敌并同自己过不去。  
    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警惕当今社会文化媒体中所兜售的这种流行思想:性行为、性关系只是为了享受而已,不应该与婚姻、家庭、友谊、亲密挂钩!这种思想和做法之所以错谬,就在于其忽略了性爱更崇高、更深远的目标和意义:一方面藉着它给予生命和祝福、克服冷漠与隔阂,另一方面使一个人通过它把自己给与团体、友谊、家庭、服务、创造力、幽默、欢乐及苦难,偕同上主将生命带到世界上(若15:15-17)。有目共睹的是,如果对性爱以大打折扣的方式加以理解和“享用”,将直接导致前文所说的那种“越频繁地发生性关系,越感到孤独和空虚”的结果,会使一个人最终染上与其他瘾疾没有本质区别的“性瘾”。在“只要再来一次,我就……”的自我假设和安慰下越陷越深,给社会、家庭和个人造成莫大的不幸和悲剧!
    综上所述,健康的性爱不仅是教会,也是社会大众今天要面对的问题:既不能压抑否定性爱的积极力量,更不能贬低亵渎性爱的崇高本质。所以,今天的教会、社会和个人必须重新学习和认识性爱与贞洁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

三、性爱与贞洁
    自从古人类学会了钻木取火的方法后,火就成了人类的朋友,在黑暗中它带来光明,在寒冷中它带来温暖。然而,因为对火的运用不当和意外而造成的灾难也时有发生。同样,作为来自“神明恩赐”的性爱之火,它的烈焰也具有猛烈、珍贵、贴近心灵、肖似神明的特质。它要求拥有此火种的人们也必须在尊重其特质和规则的前提下享受和取用,这个特质和规则就是贞洁。
    也许不同的社会和文化对贞洁的看法不同,但我认为罗海荣神父对贞洁的定义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贞洁是带着崇敬之心,经历所有的事物,好让所经验的能为我们的生命带来更大的整合”(《灵魂的渴望》202页)。如此来讲,当我们和别人来往时,不侵犯他人的身体、心理、情绪以及性的疆界时,我们便是贞洁的;反之,在时机不成熟时,带着不敬之情跨越了应有的疆界,侵犯他人、事物和大自然,甚至扭曲并矮化其原本的价值时,我们便缺乏贞洁。
    从这层意义上看,不论是独身守贞的人还是过婚姻家庭生活的人,贞洁都成了我们必须要遵守的原则。如若不然,在两性关系中缺乏尊敬、信任、承诺、真爱,性爱就会变成一个心照不宣的谎言:它假装给予但却不会真正给予,甚至根本不能给予;它要求对方给予,自己却不能怀着敬意回报。
    贞洁如此宝贵,但也非常脆弱,它需要一定的方式来保护。人类社会传统的智慧、教会的训导、个人良知的呼唤、法律规矩的约束等都是我们应该珍视并参考的依据。如果我们能够把性爱的热情与贞洁的壁炉有机地结合起来的话,那将是一个多么温馨怡然的家庭氛围啊!

四、学会与不完美共存
    再回到玛利亚姐妹的忏悔和表白,从中我们不难看到许多有代表性的困惑与煎熬:为什么我们努力向善的公教青年,最后也摆脱不了性的折磨与困扰?为什么有家庭的呵护、有圣事的助佑,我们仍然难以自拔?我们如何才能实现完全的贞洁并摆脱性欲的羁绊?
    就像我在灵修辅导及和好圣事中对许多青年朋友们所说的那样,在这里我也愿意对玛利亚姐妹说:此生此世,我们谁都不可能完全地超越这些问题和现象的困扰,我们能做的只是与“性”共舞,但不为“性”所困。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先要在如下几个方面有正确的认识才行。
    首先,我们必须跳出那个不成立的假设和永远也无法兑现的自我安慰,即前文所言的“只要再来一次,我就……”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不论我们与多少人发生多少次性关系,也不会完全满足我们的性欲的。这是因为“欲壑”的本质就是“难填”,另一方面,即使我们满足了性“欲”,也不见得满全了性“爱”的需求。归根结底,人渴望的是爱,而非欲;除非得到真爱,人无法不欲!
    更深一步讲,性爱是如此之深、如此之广,而且临在于我们每个细胞中,它其实是我们灵魂深处渴望与整个受造物在耶稣基督内融为一体的自然表现。正因为如此,我们只有像耶稣基督那样,去拥抱整个宇宙和人类,才能得到彻底的满足。在这里,我们要告别的是那种人与人之间彼此不现实的企求和渴望(渴望对方成为我的“救世主”或“上帝”),转而寻求自我的提升和超越,在天主那里寻求完全的平安与喜乐!而这样的灵修体验也在人类社会各种宗教团体内,无数选择独身守贞但却活出了精彩人生的人群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在这方面,基督宗教更是首当其冲。
    其次,我们生活在一个福音所描述的那种天国“已经”但“尚未”来到的状态中,处于喜乐与痛苦、完美和缺陷之间。我们的幸福平安不在于是否把这种“两可之间”的状况全部克服了,而在于能够与这种不完美状况共存的心态和能力。这种不完美除了在自己身上暴露无遗,在其他人身上亦然。更具体一点说,虽然玛利亚姐妹是来自一个温馨虔诚的公教家庭,但这不能保证这个家庭没有某些方面的缺陷,更不能保证没有给她和其他家庭成员在心理和信仰方面留下过程度不同的阴影甚至创伤。而玛利亚姐妹后来在“家庭发生变故”并“在压力和诱惑之下”做出的不成熟的选择,不也正是某种“缺陷”和“阴影”的体现吗?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与其为“我来自这样的家庭,不应该有这样的问题”而纠结不已,还不如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和行动来寻求心灵的开悟、治愈和整合。
    第三,即使我们因着自身和他人的原因而在性方面软弱、跌倒、受伤甚至犯罪,我们也不必因此而自暴自弃或说破罐子破摔。一方面,这种做法显示了一个人对“罪”的错误理解,似乎“第六诫”的罪就是万劫不复的大罪,而其他诸如记仇、恨人、自私、贪婪等则是无关大碍的小罪;这样一来,我们很容易陷入“一叶障目不见森林”的误区而找不到出路。另一方面,因为一次失足跌倒就彻底否定自己,正好又是一个人平时太仰仗自己的力量来“走好自己的路”的表现。而作为基督徒,我们要学会时时事事依赖天主,而不要被这种貌似谦卑的骄傲所蒙蔽!
    最后,我在为像玛利亚这样的弟兄姐妹们献上衷心的祈祷与祝福之际,也特别感谢玛利亚,因为她没有将自己的问题隐藏起来,而是带到了天主台前,并向耶稣基督发出了真诚的呼唤。通过她的分享,也给其他许多正在经历同样困惑与煎熬的朋友带来了启迪和方向。但愿我们大家都能够有勇气接受人生的各种挑战和遭遇,并同复活了的耶稣一起告别过去,拥抱新生。

本文标题:在欲望与忏悔中的挣扎(读者来信)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