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珍惜教会之圣物 传承信仰利后人


2010-06-17 09:51:53 作者:白建清神父 来源:《信德报》2010年6月1日,16期(总第411期)

    一次偶然的机会,路过一家旧货店,发现柜台上竟然放着一尊圣母像。急忙走进去观看,在其他的物件中,圣母像显得孤单、凄凉!没有多想,赶快从店主手中将圣像请过来。
    在回程的路上,我猜想,这可能是家中的长辈去世了,他们是基督徒,而下一代人由于种种原因已经失去了信仰。在处理老人的遗物时,将圣像连同其他物件一起卖给了旧货店。想到这里,内心开始感到非常郁闷。想想我们平时对待圣物的态度,想到带有很深信仰烙印的圣物常被忽视、流失,感到应该正视这件事了。

身边的圣物
    记得刚恢复宗教信仰自由的时候,如果能得到一枚圣牌、一张圣像或一尊态像,那真是非常大的喜乐!小心呵护着,放在最尊敬的地方,甚至也会在人前炫耀一番。那时,许多人将文革中藏起来的圣像、圣牌都小心翼翼地拿出来,挂在客厅里,戴在身上。间或有人从香港、台湾或国外带来一枚圣牌或圣像,接受时那份神圣,保存时那份小心,真是认真啊!
    再后来,由于广大教友的需要,有人开始加工圣牌和圣像。不久之后,如果想要得到一枚圣牌、一张圣像、甚至是一尊态像也变得非常容易了。几乎每个堂区都有自己的圣物供应处。然而,问题也日渐出来了。首先,由于做工粗糙,许多圣牌几乎看不清主耶稣、圣人们的形象,许多圣像也是模糊的!由于圣物的粗糙,教友们的信仰也日渐受到了影响。其次,神父、修女等为了鼓励教友们热心,常常以圣物赠予他们,一时间,几乎每位教友都有几枚圣牌几张圣像,一般教友家庭也有一尊以上的态像。这样以来,一些人对于圣物的敬重态度开始降低了,甚至会随手放置,实在可惜!所以,希望大家对于做工粗糙的圣物“说不”,神圣的事物就应用认真而精细的做工。
    过去教会每个圣堂都有一口“圣井”,将不能修复的圣物、洗圣血布等的水、及有关物件焚烧后的灰倒进里面,妥善处理。属于神圣标记的物件,我们不能等闲视之。希望有条件的堂口能保持这一良好的传统,建造自己的圣井。教友可将不知如何处理的圣物送到本堂神父处妥善处置。

历史的留痕
    谈到圣物,不由得想到许多教会生活的用件。由于文革的影响,许多本来富有特色的圣堂被拆掉了,许多有艺术价值的器皿被毁坏了,消失了!随着礼仪本地化中文礼仪的普及,我们看到了许多新的教堂,新的礼仪用件,而许多原来拉丁礼仪的用件被收了起来,甚至被随意处理掉。新有新的特色,旧有旧的意义。一个物件代表着一段特殊的历史,它和当时的人见证了天主在该时代的临在,映射出当时教会的特色。所以,希望我们今天能珍视并保存它们。
    在老的圣堂翻新过程中,那些具有特色,具有纪念意义和历史意义的柱石、门、雕刻的横梁、字画等,还有旧的圣体柜、祭披、弥撒经书、圣爵、提炉、烛台等都是值得我们重视并善加保存的。我们珍惜这些物件,实在是因为它们见证着一段历史,传承着先辈们的信仰,其本身就是圣物。希望每个教区都能尽早成立一个小小的博物馆,收集并珍藏这些越来越少的物件。
    圣神常在训诲启迪的教会在历史中不断以新的面貌出现在人前。而这教会就是在“众多如云的见证人”的传承下临在于今天的。先辈们的接力棒已经传了下来,等着我们来接递。同样的接力棒也需要我们小心地传给自己的后来人。

本文标题:珍惜教会之圣物 传承信仰利后人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